查看原文
其他

急性后心室重构防治专家共识

心血管科 淋床医学 2023-11-22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防治专家共识
引用: 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编辑委员会,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防治专家共识起草组.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防治专家共识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0, 03(1): 1-7.

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区别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当代治疗策略及技术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定位、演变
心肌梗死诊治流程及5种溶栓药物用法用量表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微循环保护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病例: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致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图
急性心肌梗死中心电图的应用(精彩PPT)
集锦:心肌梗死、ST段,共计20篇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防治专家共识
视频: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的争议及思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D-二聚体对伴肌钙蛋白I升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与心力衰竭(HF)发生以及疾病预后密切相关,《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和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美国心脏协会(AHA)等指南的部分章节均提出了AMI后心室重构的治疗建议,但目前尚无针对该领域的指南或共识。基于此,由中国医师学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编辑委员会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防治专家共识起草组共同制定本共识,内容涉及AMI后心室重构的定义、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评估指标与诊断工具、诊断与治疗及随访管理等,旨在规范AMI后心室重构的早期防治,提高我国AMI后心室重构临床诊治水平。

定义

AMI后心室重构,是指AMI后心室持续发生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过程,可表现为左心室扩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和/或局部室壁活动异常,是决定AMI后心脏事件发生率和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在患者出现HF症状前,心室重构多表现为无症状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

AMI后心室重构可分为早期重构和晚期重构:

(1)早期心室重构常在AMI后24~72 h内发生,主要表现为梗死面积扩大和心室腔扩张,心肌细胞坏死及心肌顿抑;

(2)晚期心室重构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凋亡和弥漫性纤维化,通常在数周内(偶尔在数月内)发生,晚期心室重构个体化差异大,可以延续数月甚至1年。早期心室重构与晚期心室重构间主要差异见表1

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

一、流行病学

AMI后患者中出现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LVSD)的比率高达30%~60%。心肌梗死患者即使已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心肌梗死后HF发生率仍然倍增。一项连续入选284例接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AMI患者的研究,在观察了24 h、1个月、6个月的心电图(ECG)和心脏造影后,30%的AMI患者在PCI后6个月发生了心室重构[心室重构定义:6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较基线≥ 20%]。因此,AMI后心室重构是H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同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发病机制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评估指标与诊断工具

一、一般检查

所有AMI患者入院时均要及时行心电图、胸片、初始血液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清电解质、血尿素氮、肌酐、肝功能检测、空腹血糖、血脂和促甲状腺激素)、高敏肌钙白与NP水平等,有条件的医院可同时检测血液ST2水平。

一般检查中生物标志物NP在AMI后心室重构的预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AMI患者在急诊室、住院期间或行PCI前后,应及时测定血浆NP水平,包括BNP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 )。在患者之后的随访中,应对BNP与NT-proBNP的浓度进行多次检测,有助于识别患者是否正在发生心室重构。若患者血清BNP或NT-proBNP浓度低且波动不大(阈值:BNP<100 ng/L,NT-proBNP<300 ng/L),提示患者AMI后预后较好。若血清BNP或NT-proBNP浓度高或呈持续增高趋势,提示患者心室发生重构,未来发生HF风险可能性高,应尽早重视与干预。此外,高敏肌钙蛋白、半乳糖凝聚素-3与可溶性ST2等亦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二、心脏影像学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诊断与治疗

一、AMI后心室重构的诊断


二、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治疗目标

三、心肌缺血再灌注治疗

四、药物治疗

五、器械辅助治疗

严重心室重构、HF症状重且药物治疗效果差的D期患者,必要时可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LVAD可显著缩小腔室内径,并调节多种分子变化,从而有效地促进可逆性重构的发生。

在电重构猝死的预防上,指南建议以下人群可考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1)心肌梗死后至少40 d或血运重建后至少90 d,在接受合理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如果LVEF仍≤ 35%且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以上的患者;

(2)无症状的AMI后患者,LVEF仍≤ 30%,并且期望有1年以上良好生活质量的患者。

随访管理

推荐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每2周随访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每1~2个月1次,随访的内容包括测量血压及心率、临床评估心功能分级、肾功能与电解质、治疗依从性与不良反应;根据病情行BNP/NT-proBNP、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通常在规范治疗3个月后,患者临床状况可发生变化,建议每6个月进行1次病情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药物调整等措施。

建议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患者教育和康复治疗,患者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药物治疗依从性、饮食指导与生活方式干预等;康复治疗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危险因素、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如患者病情允许,应在住院期间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出院后根据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康复治疗。


师兄和俺建立了资料分享群,邀您互相交流,微信gabstudy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籍宝库,用完记得收藏哦,下次更方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